聯絡電話 (04) 721-1207

最新消息

講題:從「史料未及」到「始料未及」

   數位史料資源的運用與轉變

主講:胡其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時間:11月17日(四)14:20-17:2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勤大樓4樓

   歷史學系視聽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合辦: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報名: https://bit.ly/3jSL7iz

 

〔講者簡介〕

胡其瑞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現任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典藏計畫助理、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近年來透過數位人文的取徑從事研究與教學,希望透過數位人文研究方法重新檢視過往的研究,以不同的視角開展更多元的面向。

 

〔演講簡介〕

檔案見證了歷史、記錄了歷史,同時也是現今研究過往的重要的資料,令後世可持續追尋過去的時空脈絡。

豐富的典藏在後人的整理、標註、分類,與數位人文的分析下,可方便後世更有效率地運用、發現未來性。

原本許多束之高閣、難以取得的歷史研究材料,歷經數十年數位化,透過網際網路大大降低了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以各種資料庫的形式提供大眾使用。

然而,史料的便利取得既是研究者的福音,卻也可能帶來研究者的困擾。過多的數位史料往往讓研究者淹沒於史料堆中,無法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有效的史料管理、擷取與分析,反而限於「史料未及」的惶惶不安中;正因如此,符膺「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理念所打造的資料庫,為上述的困境開了解方,使研究者在浩瀚無垠的數位史料中更有效的運用資料,甚至在數位史料裡找到「始料未及」的意外發現。

所謂數位人文,指的是運用資訊技術協助人文學者進行研究,透過有效率的資料查找、分析與視覺化的呈現方式,給予研究者不同的視角,有助於發展問題意識,擴展不同的研究面向。以數位人文概念建置的資料庫,是以資訊技術探詢不同史料之間的脈絡關係,藉由多元的視覺化呈現,如:地理資訊技術(GIS)、社會關係網絡分析(SNA)或者其他更具象的文本分析方式,將原本看似毫無關連的史料連結在一起,進而啟發新的研究視野,為未來的歷史研究開展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隨著國內外資料庫的建置日漸增多,研究者似乎得發揮〈木蘭詞〉裡「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精神,在為數眾多的資料庫間蒐集所需的片段資料,這也意味著研究者需要一種可以在多個資料庫間蒐集個人研究需求史料,並且能夠匯集這些資料以進行數位人文研究的平臺;數位人文的研究也自此由研究機構建置資料庫,走向個人化數位人文平臺的開發,這也成為當前數位人文發展的趨勢之一。

在本次演講,主講人將透過數個不同的歷史類數位人文資料庫,從史料的數位化、資料庫的設計到數位人文資料庫的呈現與使用邏輯,分享如何透過數位人文資料庫的使用進行研究工作,並進一步探討數位人文方法在史學研究的未來性,以及個人化需求下可見的發展。

« 十一月 2024 »
month-11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